畢協項目防范高處墜落專項整治安全培訓紀實
當VR設備模擬的安全帶突然下墜,3秒失重感傳來的瞬間,參訓人員額頭滲出了冷汗。這不是驚險電影的特效場景,而是畢協項目防范高處墜落安全專題培訓中的真實體驗。為深入響應內蒙古自治區安委辦、國資委及集團公司三級部署要求,落實項目管理分公司《防范高處墜落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》,畢協項目將“生死教育”搬進培訓教育現場,用科技賦能安全培訓,為公路工程高空作業筑起雙重防線。
VR“生死課堂”:讓僥幸心理無處遁形
“以前總覺得‘系好安全帶’是老生常談,直到在虛擬場景里‘摔’了一次才明白,這條帶子真是保命繩!”參訓人員感慨道出了本次培訓的創新突破。項目引入先進的安全培訓系統,1:1安全帶下墜保護等20+高危場景體驗,通過體感下墜、觸感反饋雙重刺激,讓學員在絕對安全的環境中“親歷”高處墜落的全過程。
培訓現場,結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》最新修訂條款,對虛擬事故進行法條對照解讀。“每次違規操作都對應著法律責任”,講師通過VR場景分步演示,將“三違”行為與事故后果直觀關聯,徹底打破“沒出事就是安全”的麻痹思想。這種“沉浸式警示”讓13名參訓人員深刻理解:在高空作業中,規范操作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。
案例解剖室:從“別人的事故”到“自己的防線”
“這個案例里的安全繩固定點完全錯誤!”在案例分析環節,講師展示的行業典型事故視頻引發熱烈討論。培訓精選近年來各工程建設領域高處墜落事故案例,通過事故還原圖、責任認定報告等多維素材,深入剖析“踏板松動未檢查”“臨邊防護缺失”等常見隱患的演化過程。
不同于傳統說教,本次培訓創新采用“情景溯源”,結合畢協項目實際施工環境,將事故案例中的風險點與項目的橋梁作業等施工場景逐一比對。“我們的蓋梁作業平臺防護高度是否達標?”“平臺的安全通道設置是否規范?”帶著這些問題,參訓人員分組開展隱患排查推演,將他人的血淚教訓轉化為自己的安全認知。
實戰校驗場:理論過關+技能達標才是真本事
“安全帶卡扣必須聽到‘咔嗒’聲才算鎖緊,大家再檢查一遍!”在安全體驗館實操區,培訓老師正在嚴格考核防護裝備穿戴規范。培訓堅持“理論+實操”雙達標原則,設置個人防護裝備使用、應急避險動作、救援設備操作等實戰科目,確保每位學員都能熟練掌握“保命技能”。
最終10名培訓人員一次通過理論與實操考核,3名補考合格者獲得培訓合格證書。“不是走過場,是真能學到東西”成為大家的共識。項目還建立培訓檔案,將考核結果與崗位資格掛鉤,形成“培訓-考核-上崗”的閉環管理,真正讓安全能力成為崗位準入的硬標準。
長效防護網:從“一次培訓”到“全程守護”
“培訓結束不是終點,而是安全管理的新起點。”項目辦安全管理部部長表示,將以此次培訓為基礎,建立四項長效機制:定期開展產業工人培訓班,組織開展VR場景復訓強化記憶,每月組織現場安全操作抽查,設立安全意見箱收集一線建議。后續還將針對不同工種優化課程設置,讓安全培訓覆蓋項目全施工周期。
從被動落實整治要求到主動創新培訓模式,畢協項目用科技手段+制度保障,將高處墜落防范的“上級部署”轉化為“工人自覺”。當每一位高空作業者都能敬畏生命、嚴守規范,當每一項安全措施都能落到實處,畢協項目二期工程的建設之路才能真正成為平安之路。
安全小貼士:
高處作業牢記“三必須”
必須正確佩戴合格防護裝備
必須先檢查安全設施再作業
必須杜絕冒險蠻干僥幸心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