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質書籍的溫度、文字背后的思考,是我們抵御浮躁、滋養靈魂的重要方式。集團團委讀書分享活動以“青春心向黨 奮進新征程”為主題,通過分享觸動我們的文字、跨越時空的共鳴,讓每一本書成為連接彼此的橋梁。讀書使人明智,讓我們走進書的世界吧,在閱讀中找到真知,開啟奔赴理想的征程。
向下扎根方能向上成林——讀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》有感
集團團委委員、鄂爾多斯分公司團支部書記 梁曉虹
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》是一部由29位受訪者口述的紀實作品,生動刻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陜北黃土高原“苦其心志、勞其筋骨”的成長軌跡,深刻揭示了人民領袖“我將無我,不負人民”的精神密碼。這部著作既是當代青年樹立正確人生觀的鮮活教材,更是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生動范本。書中展現的精神力量猶如璀璨燈塔,既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航道,更為新時代奮斗者提供了精神坐標和實踐指南。
以“扎根人民”的初心筑牢思想根基
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,是習近平總書記從“書齋走向田野”的蛻變之旅。在艱苦環境中,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求,即便在繁重勞動間隙仍堅持讀書寫作。古語云:“書猶藥也,善讀之可以醫愚”。在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今天,基層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。這就要求青年干部時刻保持“本領恐慌”的清醒認知,既要如饑似渴地從書本中汲取養分,又要善于向實踐學習、向群眾請教。唯有保持“空杯心態”,永葆“求知若渴”的進取精神,才能在基層實踐中經風雨、見世面、壯筋骨、長才干。
以“敢為人先”的闖勁錘煉過硬本領
擔任梁家河村支書期間,習近平總書記帶領鄉親們創造了令人驚嘆的“三個第一”:陜西省首個沼氣池、第一個鐵業社、第一個代銷社。村民張衛龐至今記得,總書記帶頭跳進刺骨冰水打井的身影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“干部帶頭抓路線,群眾都是英雄漢”的實干精神。這種擔當精神源于強烈的使命意識。作為新時代青年干部,我們要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建功必定有我”的胸襟,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勇挑重擔。面對國企改革的時代課題,既要敢于啃硬骨頭,又要善于開新局;既要保持“闖”的精神,又要錘煉“創”的本領。要在基層實踐中經風雨、見世面,真正把“青春之花”綻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。
以“永久奮斗”的姿態踐行使命擔當
從梁家河的窯洞到中南海的辦公室,奮斗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青春歲月的鮮明底色。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:“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,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。”作為交通行業的青年黨員,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傳承老一輩交通人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的拼搏精神,積極投身集團“三大攻堅戰”的主戰場。要以“功崇惟志,業廣惟勤”的執著,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征程中書寫青春華章。
站在新的歷史方位,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。讓我們從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把基層作為最好的課堂,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,在躬身實踐中磨礪意志、增長才干。既要堅定理想信念,更要腳踏實地涵養為民情懷,用青春的汗水澆灌出無愧于時代的絢麗之花!